茅臺比你認為的更有想象力
作者:劉潤
這周,你喝到“醬香拿鐵”了嗎?周一上午,在朋友圈第一次點開“醬香拿鐵”的圖時,我并沒有想到,后來會變得那么熱鬧。接下來的幾個小時里,刷屏一次又一次,熱搜一個接一個。
晚上,我忍不住和瑞幸咖啡的聯(lián)合創(chuàng)始人楊飛微信說:祝賀。他的回復是:這周特忙。第二天,瑞幸咖啡的官微傳來“喜報”:醬香拿鐵單品首日銷量突破542萬杯,單品首日銷售額突破1億元。嗯,忙得真值。品牌的聲量,產(chǎn)品的銷量,瑞幸都有了。
和負責“拿鐵”的瑞幸一樣忙的,還有負責“醬香”的茅臺。剛看完價值3000萬元的飛天茅臺,被一瓶一瓶地往咖啡原料里倒的視頻,熱搜就又跳出了一條新消息:茅臺巧克力,可能也要上線了。之前有茅臺冰淇淋,現(xiàn)在有茅臺咖啡,之后還可能有茅臺巧克力…茅臺這么忙,到底為了什么?為了銷量增長?為了品牌出圈?還有嗎?
我知道,我知道,這兩天只要說到這個,總能看到這兩個詞:年輕化,多元化。茅臺玩聯(lián)名,就是為了占領更多年輕人的心智,拓展更多新品類的產(chǎn)品。
可是,真的是這樣嗎?只是這樣嗎?茅臺在做的事,和我以為的,會不會并不一樣?看懂茅臺,對我又有什么幫助?也許,茅臺在做的事,想象空間比很多人以為的還要大。也許,看懂茅臺在做的事,對你會有不一樣的啟發(fā)。什么意思?不如,我們先簡單捋一捋茅臺,到底在做一件什么事。3
茅臺,到底想要什么?
昨天和一個做消費品的朋友聊,他挺感慨,說:
現(xiàn)在做消費品,真卷啊。
我這個行業(yè),大家都在同質化的競爭里摳機會,在低毛利的生意里找空間,卷就卷了。
可是,怎么以茅臺這樣的知名度、毛利率和市值,都要一場又一場地卷營銷?
去年是和蒙牛一起做冰淇淋,今年是和瑞幸一起做咖啡,未來還要出巧克力,
茅臺,到底在卷什么?
為了更多銷量嗎?它往咖啡里倒的,可是飛天茅臺,聯(lián)不聯(lián)名,都得排隊搶著買。
這次聯(lián)名倒進去的飛天茅臺,價值3000萬元,看著很壯觀。這批醬香咖啡全部賣光,營收0.3億元。
但是,你翻翻今年上半年貴州茅臺的財報,你會發(fā)現(xiàn),人家半年營收695.76億元,算下來每天的營收將近4億元。
0.3億。4億。聯(lián)名賺的那點銷量,和茅臺自己的營收擺在一起看,也就是小數(shù)點后幾位的小打小鬧。
那,為了品牌出圈嗎?茅臺,誰還不認識?路上抓來10個人,10個都知道茅臺,還不夠嗎?
茅臺真正在卷的,想要的,到底是什么?
也許,不止是一次聯(lián)名的銷量收入,不止是一次短暫的品牌出圈,而是這些背后的:增長。
什么?有飛天茅臺那樣的產(chǎn)品,還擔心賣不動嗎?
飛天茅臺,確實不愁賣,但要繼續(xù)增長,賣出比從前更多的營收,卻是茅臺不得不面對的一個挑戰(zhàn)。
因為,要想繼續(xù)增長,就要做到這兩件事中的至少一件:
要么提高產(chǎn)能,多賣點。要么提高價格,賣多點。
可是,飛天茅臺的產(chǎn)能,每年就那么多,換個新地方建廠,換個新工藝提效,就不一定是那個味道了。
飛天茅臺的價格,更是牽一發(fā)而動全身,隨便提價,經(jīng)銷商不答應,消費者也不答應。
產(chǎn)能,價格,都很難往上再提。
那,能不能靠行業(yè)來拉動呢?行業(yè),也拉不動。
中國的白酒銷量,正在逐年下降。國家統(tǒng)計局數(shù)據(jù)顯示,2022年,規(guī)上白酒企業(yè)的產(chǎn)量是671.2萬千升,同比下降5.6%。而這,也是近10年白酒行業(yè)產(chǎn)量的新低。
白酒行業(yè),正在進入存量競爭的時代。不內(nèi)卷都難,更不用說拉動增長了。
那怎么辦?供給端發(fā)不了力,需求端也借不到力,茅臺要新增,還能往哪增?
換個方向增。
“茅臺酒”這三個字,重音可以是“酒”,也可以是“茅臺”。
用“酒”跑不出的增長,還可以用“茅臺”來打開局面。
什么意思?不靠“酒”,靠“茅臺”,怎么增長?兩種方式。
一種,是品牌年輕化,把白酒賣給更多人,比如本來不怎么愛喝白酒的年輕人。
另一種,是品類多元化,賣更多的產(chǎn)品,不但賣酒,還可以聯(lián)名、跨界,賣咖啡、冰淇淋……
年輕化和多元化?這些我知道,最近說到茅臺,都在聊這個。
但是,你真的看懂了嗎?
昨天,一個自己開咨詢公司的朋友,給我發(fā)了一條微信,他說:
很多對茅臺“年輕化”和“多元化”的說法,有問題啊。
什么問題?
有問題的“年輕化”和“多元化”
先說“年輕化”。
什么是“年輕化”?
上個月給企業(yè)主上課時,討論到這個詞,一位做白酒生意的學員,一下就打開了話頭。
他說,白酒行業(yè),太需要“年輕化”了。
以前那些60后、70后的消費者,慢慢上了年紀,喝不動了??墒?,接下來的80后、90后,卻并沒有遞補進這個市場。
很多年輕人的飯局,除非是商務宴請,否則要么還是像年輕時候一樣隨意點些啤酒,要么就點些紅酒、甚至洋酒。
有次看報告,說在年輕人酒飲選擇中,白酒只占13%,別說比不過葡萄酒、啤酒了,連威士忌都比不過。你說難不難受?
我們也知道,年輕人已經(jīng)成為消費主力,要抓住年輕人,要年輕化。可是年輕化,到底應該怎么做?
很多聲音說,這次茅臺和瑞幸一起推出醬香咖啡,就是一種“年輕化”的打法。
除了茅臺+咖啡,還有茅臺+冰淇淋,茅臺+巧克力…
總之,把“茅臺+”當成一種營銷噱頭,結合年輕人喜歡的產(chǎn)品,獲得年輕人的注意,就是“年輕化”的打法。
然后呢?就可以“觸達年輕人”,“占領年輕人的心智”,“把年輕人培養(yǎng)成未來的潛在消費者”。
可是,真的嗎?把“茅臺+”當作一個噱頭,一次營銷,一場試吃,就能達成“年輕化”嗎?
茅臺的年輕化戰(zhàn)略,真的只是基于這樣一個簡單的邏輯嗎?
對于很多年輕人來說,嘗過醬香的口感,不一定意味著產(chǎn)生認同,喜歡上這個口感,形成了購買偏好。
喜歡上這個口感,能復購醬香咖啡,也不意味著在20多歲的年紀里能喝得習慣53度的高度酒。
喝得習慣高度酒,也不一定在996的快節(jié)奏生活里,有那個消費場景。
有那個消費場景,也不一定有那個購買力,買得起飛天茅臺。
要達成“年輕化”的戰(zhàn)略,把更多年輕人培養(yǎng)成潛在消費者,要解決的問題,除了口感,還有購買力、消費場景和對高度酒的耐受度。
如果把“茅臺+”當成一種營銷策略來看,那么看到的“年輕化”,很容易變成一個偽命題,變成一場對增長無效的死局。
同樣的情況,也發(fā)生在“多元化”。
“醬香咖啡”火了之后,有消息稱,茅臺巧克力也可能即將上線。
又是一次新的“茅臺+新品類”的嘗試。茅臺的衍生品,除了更多新的酒,還有了冰淇淋、咖啡、巧克力……
總之,“茅臺+”的品類拓展得越多元,才能越大程度地釋放“茅臺”這兩個字的品牌勢能,沖破酒的局限,得到新的增長。
聽起來,很有道理。但也要打個問號。
因為,茅臺冰淇淋,降價了。
2022年,茅臺+冰淇淋的組合剛推出時,價格一度被炒到250元一盒,后來回歸到原價66元,再后來,在有些平臺上9.9元就能買到。
為什么?因為隔行如隔山。在白酒的賽道里領先,并不代表茅臺在別的行業(yè)也有足夠的產(chǎn)品競爭力。
冰淇淋的賽道里,有冰淇淋的巨頭。巧克力的賽道里,有巧克力的巨頭。
這些先進入行業(yè)幾十年的巨頭,有自己的研發(fā)能力,自己的渠道優(yōu)勢。
什么都自己做,很可能什么都競爭不過。
這樣的多元化,能幫助茅臺,得到它想要的增長嗎?
只是單純的把“茅臺”當作營銷噱頭,把能做的品類全部自己重新做一遍,“多元化”也可能會被下成一場死局。
按這種說法,茅臺的“年輕化”、“多元化”,好像都有問題?
不,當然不是。
上面的說法,只是茅臺的“年輕化”和“多元化”的一種可能。
如果換個角度,打開思路,重新看這套茅臺的增長打法,可能不但不是死局,還能非常有想象力。
換個什么角度?
有想象力的“年輕化”和“多元化”
剛才說的“年輕化”和“多元化”,之所以會走到死局,都基于一個前提:
把“茅臺+”當成一個營銷噱頭,只用來賺吆喝,賺品牌溢價。
但是,“茅臺+”的本質,遠不止是用茅臺來賺吆喝。
那本質是什么呢?我舉個例子,你就知道了。
還記得醬香咖啡剛出來時,大家都在聊的“含茅量”嗎?
很多人在算,一杯咖啡,到底含幾滴茅臺?
有人算出來是1.44ml,有人算出來是2.69ml,還有人算出來是3ml以上。
算法各不相同,動輒精確到小數(shù)點的后兩位。
但是,這重要嗎?
“含茅量”到底是多少,不重要?!昂?,最重要。
真正讓人感興趣的,是里面真的有茅臺。
是無論是幾毫升,只要有1滴,都算是喝到了茅臺。
是年輕人喝到了“人生中的第一杯茅臺”。
以前,把茅臺酒當“酒”賣。一瓶一瓶地分裝,一瓶一瓶地賣。
現(xiàn)在,當茅臺酒當“茅臺”賣。一滴一滴地分裝,一滴一滴地賣。
“茅臺+”的本質,不是一個用“茅臺”割韭菜的營銷噱頭,而是一種“把茅臺拆成一滴一滴賣”的商業(yè)模式。
基于這個角度,再看茅臺的“年輕化”和“多元化”打法,一個新的局面,突然被打開了。
比如,年輕化。年輕人不傾向買白酒,怎么辦?
口感的問題,可以解決。因為被拆分成一滴一滴賣,產(chǎn)品變成試吃裝,一邊賺著錢,一邊進行著高效的派樣。
購買力的問題,可以解決。因為被拆分成一滴一滴賣,所以可以做到19元就嘗到人生第一杯茅臺。
度數(shù)的問題,可以解決。因為被拆分成一滴一滴賣,所以可以做到把酒精含量高到53%的飛天茅臺,變成酒精含量低于0.5度,連算不算酒駕都有討論空間的醬香咖啡。
使用場景的問題,也順手解決。連去上班,趕地鐵都能帶上一杯醬香咖啡。
再看,多元化。衍生品越做越多元,還跨行業(yè),怎么保持競爭,幫助增長?
有一家公司,曾給出過一個很有想象力的答案。
貼著這家公司logo的產(chǎn)品,有衣服,玩具,家居用品,也有美妝,游戲,電動設備。
在它100歲時,蘋果、徠卡、小米、樂高、哈根達斯…等都紛紛和它聯(lián)名。
整個過程中,它只做兩件事:審核,授權。
審核,審的是有資質生產(chǎn)出高品質、有競爭力的產(chǎn)品的合作方。
授權,授的是自己有競爭力的核心產(chǎn)品的版權。
除了自己立足的那個行業(yè),不在任何一個行業(yè)里卷。
2022年,它的衍生品業(yè)務,全年營收超過52億美元,營業(yè)利潤超過28億美元。
這家公司,叫迪士尼。
它給出的答案,叫“IP+”。
前幾天,熱搜的視頻里,被倒出來的飛天茅臺,在茅臺一滴一滴地被添加進醬香咖啡的原材料里。
每一滴,都是一種賦能,一種授權。
不一定要自己研發(fā),從零開始和別的巨頭開始競爭,自己擔下所有商業(yè)風險。
而是可以授權,和另一個巨頭攜手共贏,一起發(fā)業(yè)績喜報。
而這,是一個比自己多加一兩個業(yè)務部門,多加一兩條生產(chǎn)線,更有想象空間的未來。
“茅臺+”,不只是一種營銷噱頭,本質上還是一種 “一滴一滴賣”的商業(yè)模式。
基于這個角度,打開思路,再看茅臺,“年輕化”戰(zhàn)略,有了可以做得更扎實的可能,“多元化”打法,有了可以做得更穩(wěn)健的可能。
最后的話
茅臺酒要增長,不但能從“酒”里要,還能從“茅臺”里要。怎么要?用“茅臺+”的方式,把品牌年輕化,把品類多元化。可是,“茅臺+”的本質是什么?如果只把“茅臺”當成一種營銷噱頭,會成為死局。但是,只要思路打開,把“茅臺+”當成一種新的商業(yè)模式,茅臺的增長,還有更多可能性:年輕化,可以是更全面地解決年輕人的痛點,更扎實地和年輕人連接。多元化,可以是變成迪士尼,不止做產(chǎn)品的生意,也做品牌的生意。
思路打開,原本以為已經(jīng)見頂?shù)脑鲩L空間,也就打開了。那天,瑞幸發(fā)布醬香拿鐵之后,茅臺要做巧克力的消息,也沖上了熱搜。有人看個熱鬧。有人看到機會。也許,冰淇淋,咖啡,巧克力,都也僅僅只是個開始……也許,茅臺比你以為的,更有想象力……祝你,看懂“茅臺+”,也看懂自己的生意,打開思路,打開新的增長空間,給自己一個新的開始。